穿越定海的工业历史,触摸砖瓦家具纹理,走进旧改房屋建筑,聆听居民生活心声,珍藏旧日时光影片……近日,杨浦区少年宫“非遗”创作社团的“小调研员”们来到“定海之窗”,开展了一场“杨浦弄堂再遇‘非遗’”田野考察活动。
这群“小调研员”里,有的是建筑爱好者,有的是非遗文化传播者,还有的是敢想敢为的“小创想家”。他们边走边学边研讨,以自己的方式解读着正展出的“定海人家”展览。在这个过程中,“小调研员”们沉浸式体验了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定海弄堂,走进了从“穷街陋巷”更新为“宜居家园”定海社区,也了解了杨浦从“工业锈带”转型为“生活秀带”的蝶变故事。
(资料图片)
“这里的时间轴讲述了1843年上海开埠至今定海路街道的变迁史。”大家在场馆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启了本次“弄堂探秘之旅”,时间轴上的一个个事件仿佛带着大家穿越到了那个定海路街道的旧日时光。
“杨浦滨江所在的杨树浦工业区,是上海近代最大的能源供给和工业基地,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多项‘工业之最’,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产业工人在高峰时超过60万人。”上海第二十二棉纺织厂、上海机器造纸局、杨树浦水厂……一座座工厂变迁的背后是一个个“定海人家”故事,“小调研员”听得津津有味。
随后,他们来到时间轴尽头的“定海人家”。据了解,这里是用从旧改拆迁区域收集的家具和日用品重新组合陈列,还原成为了如今“定海人家”的生活场景。“这个篮子在当时就相当于一个‘小冰箱’,是用来盛放剩饭的。”志愿者指着眼前的篮子说。转头是满墙的照片,那些照片是在旧改征收过程中工作人员为居民拍摄的全家福。
在展厅中间陈列着醒目的六块展板,每一块都有正反两面,对应着分布在定海港路和定海路449弄的12个房屋案例。“小调研员”化身“小小建筑师”,认真研究着展板上的建筑草稿图和旁边的建筑模型,激动地介绍着他们的发现。“这个房屋案例叫做‘三个入口之家’,是说这个房子有3个入口,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还有一个在中间”。
在展板对面,“定海人家”的门窗、洗手池、电线杆、空调外机、花盆等则化身为一块块磁贴。“这个花盆应该放这里”“这个窗这样好看”......“小小建筑师们”移动着铁板上的磁铁,认真规划着他们自己心中“定海人家”的模样。
随后,“小调研员”来到隆昌路541弄,实地深入了解了“定海人家”的居住和生活情形。在弄堂里,他们调研了白林寺日式花园洋房。这里当年是十二棉厂的公房,老式的二层楼洋房,朝南有落地大窗,窗口有小花园,质朴的红砖与清新的植物交相辉映,仿佛碰撞出了旧日时光的新生。
活动结束时“小调研员”们分享交流了所见所得,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填写了调查表。“我觉得这样的展览很有意义,让小朋友们对弄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蕴含了很多历史和建筑知识。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开展‘定海人家’系列探索活动。”杨浦区少年宫的老师邬正平表示。
曾经的旧式里弄生活,已然走进历史,但那些揉碎在时光里的弄堂记忆,将在定海路街道居民的共同创造下谱就新的“定海人家”故事。
“定海人家”展览
开放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12:00-18:00
展览地址:隆昌路542弄
文字:窦雨琪
编辑: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