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瀚,岁月悠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始终愿意和你讲关于这个宇宙的故事。
“ 航天,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工作,
是浩瀚星空和蓝色行星之间的工作。”
猫小姐的波函数
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随手一翻就是一个时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时至今日,背后的每个航天人,都是克服地心引力飞向太空的“航天力”,为纪念这一时刻,在每年的4月24日设为“中国航天日”。
火箭背后的原理早在17世纪牛顿就很清晰地描述了它:如果你以一定速度向后抛出一定质量,你就会受到一个反作用力的推动,向前加速。在牛顿提出这一公式前几百年就在中国有所应用,军用的火药箭,也包括节日庆典的烟花,明朝时期,已经有了摆脱引力飞向天空的想法,世界航天第一个人万户借助风筝和火箭推力向空中飞行,便有了万户飞天的故事,只可惜,他成为了人类史上第一个为航天事业献身的人,除了真实事件,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这些触及不到的遥远天空,是古人对宇宙最原始的向往。
©CNSA
只有靠眼睛才能升到天上,从想象到现实是从注释天空开始的,当我们望向星空的那一刻,所有的故事都不是神话,而是抵达星辰的永恒浪漫。
北斗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在夜晚抬头找到北斗七星,就能辨别方向,并在实践中发现了磁铁的性质,打磨出可以辨别方向的工具——司南(指南针)。
现如今我们将自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取名为北斗,自2000年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后,目前已有137个国家与北斗签下合作,北斗的应用服务已拓展到交通、气象、水产、测绘等领域,京张高铁是首条智能化无人驾驶高铁,用的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太空中45颗导航卫星环绕地球,地面上,2700多个基站组成了“天罗地网”,航天人的浪漫是延续华夏祖先自古对北斗七星的敬畏之心。
嫦娥
月亮总是寄托着无限遐想,神话传说中,嫦娥偷吃了一种长生不老药飞向月球。
2004年,中国正式开启嫦娥探月工程,三年后,嫦娥一号顺利升空,嫦娥一号、二号绕月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进行详查拍照,并在卫星环绕月球几千圈后,发布了当时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月球表面影像图。2013年,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带着玉兔号月球车“奔月”,月球上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都以不同名称命名,玉兔号月球车当时落点为月球上的“广寒宫”,续写中国浪漫神话一直在进行,六年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携带月球车“玉兔二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也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目前嫦娥四号已向地面发送三十多批科学数据。
©CNSA
月球背面玉兔二号拍摄的嫦娥四号
因为地月的潮汐锁定,我们无论经历多少个日月都无法看到月球背面,嫦娥四号证明了,其实月球背面并没有外星人,但真的有“嫦娥”和“玉兔”。
截至2020年以前,我们手里只有别国赠送的1克月球样本,为了采集月球样本,嫦娥五号应运而生,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重1731克的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有幸在显微镜下见过月球土壤,这是距离我们38万公里星球上的物质。
©猫小姐的波函数
鹊桥
古代传说中,鹊桥是为牛郎织女相见由喜鹊搭成的桥,航天人把这个传说延续了下去,现在的鹊桥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嫦娥四号探测器落于月球背面,无法和地球进行通讯,鹊桥起到的是地月之间的传输作用,是人类第一个地月L2轨道的中继卫星,目前仍在轨运行。
天问
由于火星呈红色,古人肉眼可以看到,火星在空中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我国古代把火星命名为荧惑。
在2020年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宣布,火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天问”,引用屈原的一首长诗《天问》,诗中提出了时间、物质、空间等宇宙问题,李政道曾经称之为“一篇宇宙学论文”。
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天问一号,其主要任务是探测火星地貌特征、土壤分布、水冰分布等情况,此次任务还包括着陆火星的祝融号火星车,祝融是古代尊为最早的火神,火象征光明,2021年5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天问”问天,从此“荧惑”不惑。
©CNSA
墨子
墨子是我国的一位古代哲学家和大思想家,还是个科学家,在《墨经》里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墨子提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我国自研的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为量子通讯而研发,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提供一种不可破译的密钥,实现保密通讯。
悟空
为了研究暗物质,2015年12月,将用于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飞行,用“悟空”的火眼金睛探索如今物理学“两朵乌云”中的其中一朵。
夸父
2022年10月,长二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由中国太阳物理学家自主提出的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的科学目标是对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研究,为探测太阳爆发,预报空间天气,为中国空间环境等安全提供保障,神话中的夸父虽然没有追到太阳,如今的夸父一号正在太阳同步晨昏轨道上运行。
天宫
天上有很多星星,其中一颗,每一个半小时在空中划过,利用望远镜,就能看到中国空间站——天宫。
国际空间站由16个国家联合建造,中国航天员一直被禁止进入,1992年立项实施载人航天工程,30年后的2021年4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任务全面展开,空间站由核心舱“天和”、实验舱“梦天”和“问天”、货运飞船“天舟”、载人飞船“神舟“组成,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天宫不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是航天员居住的地方。
©CMS
神州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于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进行出舱活动,航天员翟志刚说: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未来十年:
“我已登月,感觉良好!”
未来三十年:
“我已登火,感觉良好!”
参考资料:
http://www.spacechina.com/n25/index.html
http://www.cmse.gov.cn/xwzx/zhxw/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果壳网、人民日报
图源:CNSA、CMS、Google、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