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基地建设
投喂草料
(资料图片)
丰收的喜悦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将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全市积极探索推行“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引导村党组织成员通过出资入股、组织生产、服务提供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同时,积极在合作社成员中发展党员,成立党组织,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目前,全市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的村达到146个,以组织力提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使“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兰州的村庄落地生根、萌芽生长,实现了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4966家,合作社成员达5.6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9.72万户。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过后,西固区邦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义清每天一大早就扎进自家的塑料大棚,精心培育新引进的蔬菜苗。近年来,我市像“邦尼”这样根植于广阔的田野,发展现代农业的专业合作社不在少数,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找准路径 全面统筹推进
春已至,正孕育绿色的生机。一个个村子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幅幅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我市坚持党支部在发展村级集体中站前沿、唱主角,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合作社发展的全链条、全过程,牢牢把握经济主导权,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思想不破冰,行动就难突围。在强有力的部署推动下,“党建+合作社”逐渐成为基层干部群众的共识。各村纷纷根据自身实际,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方式入股,成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社。自此,“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市扎实起步,陆续发展起来。
支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沉睡的资源被盘活,群众的力量再凝聚。我市坚持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在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工作中,筛选一批党组织书记发展意愿强烈的村开展“党建+合作社”工作,统筹多方力量和资源,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形成了“党建+合作社”推进良性发展的新局面。
“去年桃树第一年挂果,采摘鲜桃5万多斤,收入近40万元。”西固区四季青街道光月山村党支部书记徐仲江说。
光月山村是一个山区村,长期以来没有致富的支柱产业。自2019年成立月山富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村党支部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党员示范田”,切实把党员转化为懂种植、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并带领合作社骨干走访周边果农、冷库、商贩,研究市场需求和水果供给。根据市场需求,引进适合光月山村生长的果树新品种,流转土地 780 亩进行千亩蔬菜林果基地项目建设。在引进各地桃、巴梨、樱桃、核桃等名优特色经济林果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西蓝花、甘蓝、莴笋、辣椒等高原冷凉蔬菜种植,真正使“撂荒地”变成“钱袋子”。
光月山村党支部书记徐仲江带领党员,主动对接西固区内及周边批发市场,建立“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市场”的营销模式,实施“农产品+电商”“农产品+新媒体”的销售模式,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
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光月山村正是通过党员带头、能人搭手、村民抱团的发展理念,整合荒地打造梯田,整合闲置土地发展养殖业,整合劳动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整合闲置农家院落发展传统民宿,让村落的全面振兴翻开了新的一页。
因村制宜 推行产业化经营
“党建+合作社”,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得实惠。我市坚持群众致富与集体增收相统一,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原则签订入股协议,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群众从“多条心”变为“一条心”,改变过去村集体和群众各自为战的局面,以此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皋兰县水阜镇的蛋鸡养殖基地开始热闹起来。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投食、捡蛋、装盘、打包……
皋兰县水阜镇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开拓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市级衔接资金共计1040万元,在长川村红圈沟建设水阜镇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同时,全镇7个村党支部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22年4月,联合成立甘肃阜源昌养殖专业合作联社。
有了机构,经济如何发展?合作联社筹集各村集体经济、农户资金500万元用于经营蛋鸡养殖基地,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营模式,并建立了“10+10”收益分配模式,即:提取利润的10%为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提取利润的10%为公益金,用于本社及成员社的技术培训、合作社知识教育以及文化、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如今,仅靠着蛋鸡养殖一项,水阜镇各村一年集体收入就可增收15余万元。
皋兰县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不强、群众集体意识淡化、农村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积极探索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结合村“两委”换届,大力实施“优秀人才回引培养”工程,县镇村三级联动发力,联合把关,选聘21名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回引41名有能力、有觉悟、有眼界、有情怀的优秀年轻干部,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储备培养了一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
这些村党组织书记和优秀人才强强联合,有的依托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领办旅游股份合作社;有的立足解决村集体资金投向、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领办合作社入股龙头企业;有的依托“白兰瓜”“软儿梨”“禾尚头小麦”“红砂洋芋”等特色品牌优势,领办特色产业股份合作社。
皋兰县乘势而为,在燕儿坪、大横等20个村推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探索“肉牛集体集中养殖+农户分散养殖”等发展模式,引领带动全县3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66.55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达到12个。